新疆兵团:生态循环农业走出乡村振兴新“稻”路
中新网乌鲁木齐7月7日电 (李文婧)盛夏骄阳下,稻青翠的新疆循环乡村新路稻苗随风摇曳,红壳小龙虾在田埂间穿梭。兵团近日,生态记者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六十八团,农业探访当地“稻虾共作”生态种养模式的走出振兴实践成效。
“小龙虾在稻田里能吃害虫、稻青苔,新疆循环乡村新路它们的兵团粪便又成了天然肥料。”六十八团六连连长陶志强指着田埂介绍。生态
自2020年起,农业六十八团大力推广“一水两用、走出振兴一田双收”的稻种养模式——小龙虾为水稻松土、增肥,新疆循环乡村新路水稻则为虾苗提供遮阴避害的兵团天然屏障。这种互利共生的生态循环体系,让每亩综合收益提升近1000元。
六十八团地处伊犁河冲积平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戈壁沙性土透水透气性强,加之充足的光照和显著的昼夜温差,为优质水稻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凭借这一优势,六十八团水稻单产已实现连续14年丰产丰收,2024年最高亩产达892公斤。
据了解,“稻虾共作”模式下,每亩地可产优质小龙虾15公斤、绿色稻谷600公斤。六连职工周仁洪算起一笔经济账:过去单纯种水稻,亩均收入七八百元,现在加上小龙虾的收益,每亩收入能达到1500元。
“今年计划推广1000亩‘稻虾共作’模式,目前已完成第五批虾苗投放,每亩投放量8公斤。”陶志强说,“后续还将引进优质虾苗,与本地繁育的虾苗搭配投放,进一步提升养殖效益。”
如今在六十八团,稻田已不仅是粮食生产基地,更成为当地文旅融合的新名片。稻田汉服秀、插秧比赛、钓虾比赛等特色活动轮番上演,长丰稻作文化AAA级景区内精心打造的稻田画,更是吸引了众多疆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打卡,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完)
(责任编辑:时尚)
-
中新网7月7日电 据财政部网站消息,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关于2025年第五期和第六期储蓄国债(电子式)发行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具体内容如下:关于2025年第五期和第六期储蓄国债(电子式)发行工 ...[详细]
-
中新网昆明7月6日电 题:云南青年画家12年专注描绘大象的“人间烟火”中新网记者 杜潇潇穿高跟鞋的大象、睡在床上的大象、吃大白兔奶糖的大象......云南大理青年艺术家杨辉用12年时间画出300余幅大 ...[详细]
-
暑期多发,高度警惕!随着气温攀升加之暑假到来涉水活动增多溺水事故也进入高发期男童被急流吸入桥洞6月29日在安徽宣城一景区内一名男孩跌入湍流被吸入桥洞下危急时刻一名白衣大哥眼疾手快死死抓住孩子手臂众人在 ...[详细]
-
中新网7月6日电 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7月6日,在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开幕前夕,大会组委会发布本届高铁大会吉祥物命名,中文命名为“福福”“馨馨”,英文命名为“Fufu”“Xinxi ...[详细]
-
黑龙江省“铭记抗战历史,致敬抗联英烈”大型融媒体调研采访活动启动
中新网哈尔滨7月7日电(记者 刘锡菊)7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黑龙江省“铭记抗战历史,致敬抗联英烈”大型融媒体调研采访活动在东北烈士纪念馆正式启动。本次调研采访 ...[详细]
-
中新社里约热内卢7月6日电 当地时间7月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里约热内卢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期间会见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李强表示,中国同埃塞建交55年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两国始终真 ...[详细]
-
中新网三明7月7日电 (雷露微)近日,在福建省宁化县湖村镇陈家村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数台插秧机在田间穿梭作业。农机手们娴熟地操作着机器,一株株嫩绿的秧苗被精准地植入田间,整齐的秧行与如镜的水田相映成趣 ...[详细]
-
又到了七月,阳光火热、暑气正浓,也是各类水果集中上市的季节。这个时候的水果不仅鲜甜多汁,营养也很丰富,是补水消暑、提振食欲的好选择。今天就带大家一起看看,7月有哪些“当季宝藏水果”,吃对了更健康!1. ...[详细]
-
从“进得来”到“留得住有发展”:拓宽家政就业渠道 完善保障让农村劳动力从业无忧
央视网消息:为了让农村劳动力在家政服务业“进得来”,《2025年家政兴农行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提出开展生活服务招聘季活动,搭建供需对接渠道,依托互联网平台开展“直播带岗”,精准推介家政 ...[详细]
-
中新网湖北仙桃7月7日电 (王鹏 徐强 涂玲玲)经武汉海关所属仙桃海关关员现场监管,湖北仙桃一食品公司重约8.6吨的鲜活黄鳝7日搭乘冷链运输车顺利发往越南。“现在正是炎热的夏季,每次出口都是与时间赛跑 ...[详细]